• 寻找打开中医药效黑箱的钥匙

    婚丧嫁娶寻找打开中医药效黑箱的钥匙

    “新一轮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即将启动。”在日前召开的7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上一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促成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现“三步走”,助推我国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然而,跨国大药企研制的新药销售额动辄超过100亿美元,相比而言,中药新药的创新性和销售规模仍存在不小差距。 数据显示,经过上一轮重大专项的大品种培育...

    2025-04-17 0次

    阅读更多
  •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婚丧嫁娶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日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通知,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明确提出行动目标: 到203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30%;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9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达100%、80%...

    2025-04-16 0次

    阅读更多
  •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传承现在与未来

    摘要: 毕摩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心理、民族认同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毕摩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毕摩数量减少、毕摩素质参差不齐、毕摩文献与毕仪的缺失……笔者尝试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保护的薄弱两个方面分析毕摩传承危机的形成原因...

    2025-04-15 0次

    阅读更多
  • 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传统食俗文化散论

    摘要: 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因特殊的居住环境、土壤、气候,逐步形成了饶有风趣、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文化特点。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食物种类多样,烹饪工艺和方法繁多,食品种类丰富,食俗礼仪文化浓郁,食俗文化特征独到。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的这些食俗,既反映了他们传统食俗文化丰富多样,也承载着他们传统原始食俗文化的遗风。关键词: 红河;彝族;食俗;文化;探讨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

    2025-04-14 0次

    阅读更多
  • 彝族土司绣龙长袍清代中央王朝与西南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文物,是岁月的印记,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却讲述着数万年来的故事。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玉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博物馆,进入文物的世界...

    2025-04-11 0次

    阅读更多
  • 大凉山地区安宁河流域自称为咪西苏的彝族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在四川省安宁河及其支流沿岸河谷平坝地区,居住着以农耕、种植水稻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一部分彝族。这部分彝族由于长期居住在平坝地区,自称为“咪西苏”,意即“平坝人”他们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因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受到了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因而不论在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

    2025-04-10 0次

    阅读更多
  • 安顺蜡染千般寓意万种风情的东方第一染

    安顺蜡染技艺简介: 贵州省安顺市的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居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制作工艺。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区苗族洞葬群棺墓中发掘出宋代蜡染衣裙,色彩艳丽,图案严谨,显示出安顺蜡染的高超技艺。 蜡染,又称蜡防染,古称蜡缬,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技艺之一,被誉为“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贵州的蜡染以安顺最为出名,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2025-04-09 0次

    阅读更多
  • 宋臻非遗火在当下传向未来

    婚丧嫁娶宋臻非遗火在当下传向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的基因密码,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让非遗“火”在当下、“传”向未来,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 非遗保护的根基在于“人”与“技”。纵观我国非遗保护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最基础的保护工作首先是从对代表性传承人、核心技艺和典型项目的扎实保护开始的,激活非遗的个体生命力,让代表性传承人成为技艺与精神的“活载体”。以传统戏剧为例,近年来,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热情高涨...

    2025-04-08 0次

    阅读更多
  • 吴姓的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秦汉以前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姓发源地。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 吴氏宗族谱 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后,厥由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

    2025-04-07 0次

    阅读更多
  • 凉山非遗性毕摩文化保护机制的研究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一、毕摩文化的概述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富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在四川。基于根深蒂固的彝族人民的认识与观念的影响,其信仰可归结为毕摩文化——毕摩教。JF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FT彝族人网(彝人网)-...

    2025-04-06 0次

    阅读更多
  • 大凉山下的医药传承创新与研究之旅读中国彝族医药研究之后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上学的时候,老师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学科交叉中,更能够取得研究成果。于是我对民族医药开始有了更多的关注,当时收集了彝族、藏族、羌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0多个民族的民族医药图书,并整理了20多个民族的医药概况,在学校策划了一次民族医药图书展,还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一则新闻...

    2025-04-05 0次

    阅读更多
  • 试论彝族的六祖分支与九隆神话

    摘要: “六祖分支”与“九隆神话”是彝族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两个传说。“六祖分支”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彝族主体阿普笃慕部落在云南东川洛尼山分支发展的故事;“九隆神话”则是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的两汉交替时期云南哀牢夷 (彝)初始王九隆的故事。“六祖分支”和&ldquo...

    2025-04-04 0次

    阅读更多
  • 传统医药1项江西省公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104项,合并后89项。其中,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

    2025-04-03 0次

    阅读更多
  • 乔学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医药力量

    婚丧嫁娶乔学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医药力量

    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医药高等院校是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应通过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深化和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积极作为,主动担负起以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5-04-01 0次

    阅读更多
  • 胡庆钧明代水西彝族的奴隶制度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贵州的西部,东起威清(今清镇)、西交乌撒(威宁)、南抵安顺、北至赤水(毕节东北),是明代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安氏的统治地区,因其主要地区在乌江上游鸭池河(六广河)以西,故又名水西。当其势力强盛时,不仅“黔之舆图,疆半属之安氏”,并与西部及北部的乌撒、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

    2025-03-31 0次

    阅读更多